秋风卷起院子里的落叶鼎坤策略,郁晓华蹲在井台边洗衣服,搓衣板上的泡沫已经凉透。
邻居家传来斧头劈柴的声音,一下一下,节奏均匀得像心跳。她抬头看见厉建军正在给她家码柴火,汗水顺着他古铜色的脊背流下来,在腰间那道暗红色的疤痕处停住。
"妈妈,厉叔叔什么时候教我骑自行车?"四岁的儿子小宇从屋里跑出来,怀里抱着一只破旧的布熊。
郁晓华的手在水里顿了顿。
村口传来汽车喇叭声,由远及近。她知道那是谁回来了——石志刚,她的丈夫,那个为了多挣几千块钱宁愿春节都不回家的男人。
厉建军停下手里的活,默默地收起斧头。
"晓华,"他的声音有些沙哑,"我先回去了。"
郁晓华想说什么,却只是点了点头。她看着厉建军的背影消失在篱笆墙后,心里涌起一种说不清的慌乱。
汽车在院门口停下,车门"砰"的一声关上。石志刚提着两个大包走进院子,脸上挂着久违的笑容。
"晓华!我回来了!"
展开剩余94%她站起身,水珠从指尖滴落,在地上溅起细小的尘土。
01
石志刚回家的第一个晚上,郁晓华做了一桌好菜。
红烧肉的香味弥漫在小小的厨房里,她擦了擦额头的汗珠,端起盘子走向堂屋。石志刚正坐在炕沿上逗儿子,手里拿着从城里带回来的玩具汽车。
"爸爸,这个车会跑吗?"小宇眼睛亮晶晶的,小手摸着光滑的车身。
"当然会跑,爸爸给你买的都是好东西。"石志刚笑着说,然后抬头看向郁晓华,"晓华,辛苦你了,一个人带孩子不容易。"
郁晓华在他对面坐下,夹了块肉放在小宇碗里。
"还好,村里人都帮忙。"她说得很轻,眼神有些闪躲。
"帮忙?"石志刚的筷子停在半空中,"谁帮忙?"
"就是邻居们,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。"
石志刚点点头,没有继续追问。他低头吃饭,偶尔抬眼看看妻子和儿子,心里涌起一种久违的温暖。外面打工虽然挣钱多,但这种家的感觉是金钱买不来的。
饭后,郁晓华收拾碗筷,石志刚在院子里抽烟。夜很静,只有远处传来几声狗叫。他看见隔壁院子里还亮着灯,透过篱笆墙的缝隙,能看到一个男人的身影在忙碌着什么。
"隔壁住的是谁?"他问正在洗碗的妻子。
"厉建军,一个人过。"郁晓华的声音从厨房传来,带着水声。
"怎么还不娶媳妇?多大了?"
"三十五了吧,说是以前谈过一个,后来女方嫌他家穷,就吹了。"
石志刚弹掉烟头,踩在脚下碾灭。他想起白天看到院子里码得整整齐齐的柴火,还有那些明显是新修过的地方。
"这人挺好的,经常帮忙。"郁晓华从厨房出来,手上还带着水珠,"去年小宇发烧,是他背着跑到镇上的卫生所。"
石志刚点点头,心里对这个素未谋面的邻居多了几分好感。在外打工的男人最怕的就是家里出事,有个热心的邻居确实让人放心。
夜深了,一家三口躺在炕上。小宇睡在中间,小手还紧紧抓着那辆玩具汽车。石志刚侧身看着妻子的侧脸,月光透过窗纸洒在她脸上,让她看起来比记忆中更加温柔。
"晓华,"他轻声说,"明年我就不出去了,在家找点活干。"
郁晓华睁开眼睛,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。
"为什么?外面不是挣钱多吗?"
"再多的钱也比不上一家人在一起。"石志刚伸手摸摸她的头发,"我想陪着你们。"
郁晓华没有说话,只是轻轻地"嗯"了一声。但石志刚没有看到,她的眼中闪过一丝慌乱,就像被突然照亮的小兽。
02
第二天一早,石志刚被院子里的声音吵醒。
他披上衣服走到窗边,看见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正在给他家的水缸挑水。男人动作熟练,显然已经做过很多次。
这就是厉建军。
石志刚走出屋子,厉建军正好挑着空桶准备离开。两个男人的目光在院子中央相遇,空气中有一瞬间的凝固。
"你就是志刚吧?"厉建军先开口,声音低沉而诚恳,"我是隔壁的厉建军。"
"谢谢你照顾我家。"石志刚伸出手,厉建军也伸出手,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。
厉建军的手很粗糙,满是老茧,石志刚能感受到这双手的力量。
"应该的,都是邻居。"厉建军松开手,"以后你在家,我就不过来了。"
"别这么说,大家都是朋友。"石志刚笑着说,但心里却松了一口气。
厉建军点点头,挑着水桶走了。石志刚看着他的背影,注意到他的衣服已经洗得发白,鞋子也打着补丁。这是一个实在的庄稼汉,没什么好担心的。
郁晓华从厨房出来,手里端着热腾腾的小米粥。
"建军走了?"她问。
"嗯,挺好的一个人。"石志刚坐到桌边,"不过以后我在家,就不用麻烦他了。"
郁晓华的手微微一抖,几滴粥洒在桌上。
"好。"她说,声音有些干涩。
吃早饭的时候,小宇一直在问爸爸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。石志刚耐心地给儿子讲城市里的高楼大厦,讲工地上的塔吊,讲那些见过的新奇事物。小宇听得入神,眼中满是向往。
"爸爸,我长大了也要去城里吗?"小宇问。
"那要看你自己的选择。"石志刚摸摸儿子的头,"不过爸爸希望你能读书,有文化,不用像爸爸这样只能干苦力活。"
郁晓华低头喝粥,没有参与这个话题。她想起昨晚石志刚说要留在家里的话,心情变得复杂起来。
上午,石志刚去村里走动,拜访那些帮过忙的邻居。郁晓华在家洗衣服,小宇在院子里玩那辆玩具汽车。
隔壁传来锯木头的声音,很有节奏。郁晓华知道厉建军在做什么——他在给自己做一个新的菜板,旧的那个已经用了很多年,中间都凹下去了。
"妈妈,厉叔叔怎么不来了?"小宇跑过来问,小脸上写满了疑惑。
"爸爸回来了,就不需要厉叔叔帮忙了。"郁晓华说,手里的动作没有停。
"可是我想跟厉叔叔玩。"小宇有些委屈鼎坤策略,"他答应教我骑自行车的。"
郁晓华心里一紧,她想起厉建军确实答应过要教小宇骑车。那是一个月前的事,厉建军专门从镇上买回来一辆二手的小自行车,还说等天气好的时候就教小宇。
"等爸爸有空,爸爸教你。"她说。
小宇似乎不太满意这个答案,但也没有继续追问。他继续玩他的玩具汽车,嘴里发出"嗡嗡"的声音模仿汽车引擎。
下午,石志刚从村里回来,脸色有些沉重。
"怎么了?"郁晓华问。
"村里人都夸建军这个人好。"石志刚坐在炕沿上,点了根烟,"说他这一年多来,天天帮咱家干活,从来不要一分钱。"
郁晓华的心跳得很快,她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。
"是啊,他是个好人。"
"村长还说,"石志刚深深吸了一口烟,"建军对小宇比对自己还好,经常给孩子买东西吃。"
房间里安静下来,只有烟草燃烧的轻微声响。
03
石志刚决定亲自去感谢厉建军。
傍晚时分,他提着一瓶酒敲响了邻居家的门。厉建军开门的时候,手里还拿着那块新做的菜板,木屑粘在他的衣服上。
"志刚?"厉建军有些意外。
"想请你喝两杯,感谢你这一年多来的照顾。"石志刚举起手中的酒瓶,"别推辞,这是我的心意。"
厉建军犹豫了一下,还是让开了门。
两个男人坐在简陋的堂屋里,桌上摆着几个下酒菜。厉建军的家很干净,但家具都很旧,墙上贴着发黄的报纸。
"建军,真的谢谢你。"石志刚给厉建军倒酒,"村里人都说你是个好人。"
"都是小事。"厉建军端起酒杯,一饮而尽,"邻里之间,应该的。"
石志刚仔细观察着这个男人。厉建军长得很结实,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,眼神诚恳而坦率。从他的言谈举止来看,确实是个本分的庄稼汉。
"听说你还给小宇买过东西?"石志刚问。
厉建军的脸红了红。
"就是些小零食,孩子嘛,总是嘴馋。"他说,"而且小宇这孩子特别懂事,我也喜欢。"
"那孩子从小就粘人,给你添麻烦了。"
"不麻烦,我也喜欢热闹。"厉建军又喝了一杯酒,"一个人过,有时候挺冷清的。"
石志刚听出了他话里的孤独,心里涌起一阵同情。
"要不要我给你介绍个对象?我在外面认识不少人。"石志刚说。
厉建军摇摇头。
"算了,我这样的条件,人家看不上。"他苦笑一下,"再说,我也习惯一个人了。"
两个男人继续喝酒聊天,话题从村里的琐事聊到外面的世界,从庄稼的收成聊到孩子的教育。石志刚发现厉建军虽然没什么文化,但人很实在,说话也有分寸。
"志刚,"厉建军忽然说,"你真的要留在家里吗?"
"是啊,在外面挣钱再多,也比不上一家人在一起。"石志刚说,"而且小宇还小,需要父亲陪伴。"
厉建军点点头,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。
"那就好,"他说,"晓华一个人带孩子确实不容易。"
石志刚注意到厉建军提到妻子的名字时,语气很自然,没有任何异样,这让他更加放心。
喝到深夜,两个男人都有些醉了。石志刚起身告辞,厉建军送他到门口。
"建军,以后我们就是真正的朋友了。"石志刚拍拍厉建军的肩膀,"有什么需要帮忙的,尽管开口。"
"好的,谢谢。"厉建军说,"你也是,虽然我没什么本事,但力气还是有的。"
石志刚走后,厉建军一个人坐在院子里。月亮很圆,照得院子里一片银白。他想起刚才石志刚说的话,心里五味杂陈。
隔壁传来轻微的说话声,是石志刚夫妻在聊天。厉建军听不清具体说什么,但能听出那种温馨的语调。
他起身回屋,关上门,世界瞬间安静下来。
04
石志刚留在家里的第一个月,一切都很平静。
他白天到村里的砖厂干活,虽然挣钱不多,但至少能维持生活。晚上回到家,一家三口其乐融融。小宇也渐渐习惯了有父亲在身边的生活,不再总是提起厉建军。
郁晓华表面上看起来很平静,但石志刚偶尔会发现她在发呆,眼神中有一种说不清的忧郁。
"晓华,你怎么了?是不是哪里不舒服?"一天晚上,石志刚问。
"没事,可能是有点累。"郁晓华勉强笑笑,"你在家我反而不习惯了,总觉得要多做点什么。"
石志刚伸手抱住她。
"傻瓜,我们是夫妻,不用这么客气。"他说,"你已经辛苦一年多了,现在该我来照顾这个家。"
郁晓华靠在他怀里,心情却更加复杂。她想起厉建军,想起那些一起度过的平凡而温暖的日子。
厉建军确实很少再来了,偶尔在院子里遇到,也只是点头打个招呼。但郁晓华能感觉到,他的目光还是会不自觉地望向她家的方向。
有一天下午,小宇在院子里玩的时候,不小心把皮球踢到了厉建军家的院子里。
"妈妈,我的球。"小宇指着隔壁说。
郁晓华犹豫了一下,还是带着儿子去敲门。
厉建军开门看到她们,眼中闪过一丝惊喜,但很快就掩饰过去。
"球在这里。"他拿起皮球递给小宇,"以后踢球小心点。"
"谢谢厉叔叔。"小宇接过球,然后仰头问,"厉叔叔,你什么时候教我骑自行车?"
厉建军看了看郁晓华,然后蹲下来摸摸小宇的头。
"你爸爸回来了,让他教你吧。"他说,"爸爸教的会更好。"
小宇有些失望,但还是点了点头。
回到家里,郁晓华心情很沉重。她看得出厉建军眼中的失落,也感受到了小宇的委屈。这种复杂的情感让她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晚上,石志刚提起了这件事。
"小宇说想学骑自行车?"他问。
"嗯,建军之前答应教他的。"郁晓华说。
"那我来教。"石志刚说,"正好我也想陪陪儿子。"
第二天是周末,石志刚带着小宇到村头的空地上练习骑车。那辆二手自行车还在厉建军家里,石志刚特地去借了过来。
"这车不错,建军真有心。"石志刚检查了一下自行车,"还装了辅助轮。"
小宇很兴奋,迫不及待地要上车。石志刚扶着他,一步一步教他保持平衡。
"不要怕,爸爸在后面扶着你。"石志刚说。
练习了一个多小时,小宇已经能自己骑一小段距离了。父子俩都很开心,准备回家的时候,却看见厉建军站在不远处,静静地看着他们。
"建军!"石志刚招手,"来看看小宇的进步。"
厉建军走过来,脸上挂着笑容,但郁晓华能看出那笑容有些勉强。
"学得真快。"厉建军夸奖小宇,"比我想象的还要聪明。"
"厉叔叔,你看我厉害吧!"小宇骑着车在他面前转了个圈。
"很厉害。"厉建军说,眼中有一种说不清的温柔。
回家的路上,石志刚对郁晓华说:"建军这个人真的很好,对小宇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。"
郁晓华点点头,心里却涌起一阵酸涩。
05
秋天渐深,村里开始收玉米。
石志刚每天天不亮就去砖厂,晚上回来还要帮忙收庄稼。郁晓华看他累得不行,心里既心疼又内疚。
"要不你还是出去打工吧,"一天晚上,她对石志刚说,"在家挣得太少了。"
"不行,我说过要陪着你们,就不会食言。"石志刚坚决地说,"钱少点没关系,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。"
郁晓华没有再说什么,但她知道石志刚心里也在犹豫。家里的开销确实不小,小宇马上要上学了,各种费用都需要钱。
这天下午,郁晓华正在院子里晒玉米,突然听到隔壁传来一声闷响,像是什么重物倒地的声音。
她跑到篱笆墙边往里看,发现厉建军倒在地上,脸色苍白,额头冒着冷汗。
"建军!"她大喊一声,翻过篱笆墙跑了过去。
厉建军意识还清醒,但明显很痛苦。
"怎么了?哪里疼?"郁晓华蹲在他身边,手足无措。
"胃...胃疼。"厉建军说话都有些困难,"老毛病了,没事。"
"什么老毛病?你别动,我去叫人。"
"不用,"厉建军抓住她的手,"吃点药就好了。"
郁晓华看他疼得满头大汗,哪里肯听他的话。她跑回家拿了自行车,硬是把厉建军扶上车后座,骑着车往镇卫生所赶。
路上,厉建军靠在她背上,呼吸有些急促。郁晓华能感觉到他身体的重量,还有那种熟悉的温暖。
"晓华,"厉建军虚弱地说,"谢谢你。"
"别说话,马上就到了。"郁晓华用力蹬着车,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。
到了卫生所,医生检查后说是急性胃炎,需要输液观察。
"平时饮食不规律吧?"医生问,"而且看起来营养不良,要注意调养。"
郁晓华坐在病床边照顾厉建军,心里五味杂陈。她想起这一年多来,厉建军每天都很早起来帮她家干活,经常连早饭都顾不上吃。
"建军,你为什么对我们这么好?"她轻声问。
厉建军看着天花板,沉默了很久。
"可能是因为...太孤独了吧。"他说,"帮你们干活的时候,感觉自己也是有用的人。"
郁晓华的眼泪又流了下来。
"你不是有用,你是最好的人。"她说。
厉建军转头看着她,眼中有一种复杂的情感。
"晓华,"他说,"我知道自己的身份,我不会给你们添麻烦的。"
郁晓华想说什么,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。
晚上,石志刚匆匆赶到卫生所。看到妻子在照顾厉建军,他心里涌起一阵复杂的情感。
"怎么样?严重吗?"他问医生。
"不严重,但需要好好调养。"医生说,"这个人平时太不注意身体了。"
石志刚点点头,走到病床边。
"建军,感觉怎么样?"
"好多了,谢谢。"厉建军想要坐起来,被石志刚按住了。
"别动,好好休息。"石志刚说,"医药费我来付。"
"不用,我有钱。"厉建军说。
"别跟我客气,你帮了我们这么多,这点钱算什么。"
厉建军看着这对夫妻,心里涌起一阵暖流,但同时也有一种说不清的痛苦。
06
厉建军住院的三天里,郁晓华每天都去照顾他。
石志刚起初没有多想,但渐渐地鼎坤策略,他发现了一些细节。比如妻子会记得厉建军不爱吃辣,会知道他喜欢喝什么汤,甚至连他的作息时间都了如指掌。
发布于:河南省东南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